9221111万利





三省明确药价谈判品种不纳入药占比 全国推行在即!

浏览量 :118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7-11-24

医药网11月24日讯 进了医保 ,却进了医院 ,为什么 ?各省出招推进……

 
    11月21日,浙江省人社部联合浙江财政厅 、浙江卫计委、浙江民政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征求意见公告。
 
    《通知》明确指出,根据大病疾病谱变化情况,结合大病保险基金承受能力,通过竞争性公开谈判  ,将大病治疗必须、临床疗效明确、群众呼声强烈 、治疗费用较高的特殊药品,逐步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是 ,《通知》要求卫生部门要及时将纳入大病保险特殊药品挂网采购,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考核范围,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生医疗行为。
 
    从《通知》所释放的信息角度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两批国家药价谈判产品进入浙江省医疗机构,将不纳入药占比考核范围;第二,接下来 ,浙江省也会针对本地疾病谱情况,将开启省级药价谈判 ,一旦进入,则不会被纳入药占比考核范围。
 
    为何不考核药占比?
 
    今年4月19日,在重庆卫计委发布《关于不将国家药价谈判药品纳入药占比统计的通知》后 ,E药经理人就曾判断,这一政策将会被全国各省效仿。11月15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加强药品采购使用管理的通知》提出的“国家谈判药品暂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考核,实行单独核算、合理调控”的说法也印证了E药经理人的预判。
 
    而浙江,则是第三个省明确国家药价谈判不被纳入药占比的考核的省份,相信接下来,药价谈判品种不被纳入药占比考核的制度将在全国推出。
 
    众所周知,国家药价谈判总共经历了两批 ,首批由卫计委主导,主要包括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盐酸埃克替尼 、盐酸吉非替尼三个产品,第二批则由人社部主导 ,共有36个药品谈判成功 ,被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
 
    对于第一批的落地此前******的诟病是在于,由于医保在各地归属权的问题,只有部分省份纳入到了城乡居民医保,而其它区域则进展缓慢 。但随着第二批人社主导之后,国家药价谈判产品达到39个,对卫计委和人社部来说都是一项在中国医改推进史上的大事,且涉及两个部门 。
 
    所以,为了能够让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顺利的推进,卫计委与人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36种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的通知》 ,而各省卫计委药政管理部门也专门发文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医保支付标准”作为限价直接挂网采购,做出对国家药价谈判支持的明确态度。
 
    国家层面不遗余力推进,这是必然趋势,无论是放在任何省份,如果不能将药价谈判产品落地,发挥社会价值,该省会成为医改整体推进的负面 ,会被记一笔 。所以,在国家对药占比有考核下的压力,为了能够让药价谈判品种落到实处,才会提出“不纳入考核,单独核算”。
 
    从另一个层面将 ,国家为何会不遗余力要尽快让国家药价谈判品种落地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在第一批谈判中有5个产品入围,但最终只有3个落地 ,两外两个产品因为不讲价而没有进入。当时 ,据消息人士透露 ,对于政府药价谈判中,有些品种是市场急需 ,厂家不愿意降价,本土又无仿制药,以至于无计可施。这不仅仅是患者负担无法减负的问题,更多的是药价谈判这个博弈中 ,存在优劣势。
 
    因此,从国家层面 ,不仅要大力推行药价谈判,且要让进入药价谈判的企业有利可图 ,所以会提供各种有利的保障让该政策得以落地。而重庆 、安徽 、浙江的这种做法正是在此情情况之下出现  ,进一步放大进入药价谈判目录产品的利好 ,不仅让要减轻患者负担,而且也要让药企能够获得足够实惠 。
 
    其实,此前很多人都会认为药价谈判这个事情可能对企业影响并不大,但是E药经理人从各方所得消息是,今后药价谈判将会成为进入医保的重要手段,早进入可能是响应国家政策,能够获得各种支持 ,而那些死扛着不降价的产品 ,或许会有很多相关政策限制,尤其是那些原研、过了专利期的产品 ,国家也许会通过鼓励抢仿的形式予以遏制。
 
    进不了医院 ?
 
    在医改推进中,在国家层面每年都会提出一些医改的目标,其中对于2017年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而另一个目标是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全面推开,这意味着全国所有的公立医院都需要将药占比降至30%以下 。
 
    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将药占比降至30%以下 ,这对于药企来说就是市场的压缩 ,但是从重庆、安徽、浙江3省的不将国家药价谈判药品纳入药占比统计的这一政策来看 ,这无疑是放开了一个口子 ,让这些进入药价谈判的品种能够全力释放销售 。
 
    然而 ,近来却有报道指出  ,江苏省多家医院并未对已纳入当地医保的36个谈判药品进行采购,导致患者仍得自费在院外高价购药。一时,关于“进得了医保,却被医院据之门外”的说法四起。甚至业界有悲观的声音认为 ,“地方不买国家的账,药企砸了钱没换来想要的。”
 
    从最悲观的角度来看 ,企业相当委屈 ,响应国家号召降价 ,期许以量博利,但是显然从执行层面却感失望。但从整个医改角度而言,现在各省医改进程都被国家纳入考核,涉及到主政的政绩问题,医改推进不利 ,排名靠后的是会被点名问责的。
 
    据E药经理人获悉 ,已经有多省份被点名批评 ,据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 、国家财政部已经联合发文,对31个省(区 、市)2016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进行了排名通报 。其中,根据陕西省公布的消息显示,其位列全国第五名,受到通报表扬。
 
    当然,支付也得有钱,从客观层面来看,医保资金吃紧 ,各种控费政策接连出台,要求药占比控制在30% ,如果医院做不到,不但要遭受医保拒付,而且还将对院长进行考核 。所以 ,这促使了医院对进入药价谈判目录的高价药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在这种逻辑下,有分析认为,谈判药品进得了医保 ,却进步了医院 ,并非一个“暂不纳入药占比”考核那么简单,其中需要解套还有很多限制性政策 。
 
    确实,药价谈判品种落地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 。但深究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于,过去多年很多所谓的“神药”以及可有可无的辅助用药挤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医保资金 ,现在全国层面都在加大不合理用药目录。国家精挑细选的药价谈判产品,必然有临床价值的急需产品,所以 ,通过挤压“神药”以换取更多的资金用在这些产品上。
 
    在外界看来,挤压“神药”何时是个头?在此,不得不说的 ,在发布新版医保目录之后,人社部还推出“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制度。根据E药经理人独家获得消息显示,动态调整的更为详细的具体规则正在制定,而调整的则会在2019年正式开始。届时,通过全国数据监测及临床价值判断,“神药”则会被调出。
 
    当然,从企业层面来讲,产品进入医保,却不被医院采购 ,这是一个颇为滑稽的事情。攻占市场,进入医院,这完全属于市场行为 ,即使政策有再多的保障 ,只要存在竞争 ,如果自身市场能力不行 ,依然会陷入进不了医院的结局。所以,对企业而言,不止要获得政策支持,而且还需要地面销售能跟的上。


热线电话(办公室) 0838-5106622
不良反应(工作日) 0838-5102216
人力资源 0838-5581887
表单大师
问卷星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