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1111万利





国家版1010种临床路径能否真正控费?药企是喜是忧?

浏览量 :115 栏目 :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6-12-14

国家版1010种临床路径已对外发布,临床路径能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对药企营销又有哪些切实影响?

 
    能否拴住医疗费用烈马?
 
    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完善和统一各级医院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案和处置流程 ,对基层和低级别医院医师更兼具有培训 、普及和规范的意义,但其控费效果还有待考量。
 
    各级医院各路径治疗收费标准并未同步公布,很多病种住院日宽泛,本身患者病情不一,3~14天甚至20天住院期均可,治疗费用也就难以量化控制。对于复合病症更难加以把握 ,数种小病叠加大路径,重复检查,小病大治,全面控费需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倡导和深入的全面规范治理,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关于各地实施路径摸索实际控费效果和各级医院应用中有待总结提高之处同样有待真实上报、科学分析和分享。
 
    关于收费方面 ,一些政策设计细节引人关注。同一疾病 ,病情轻重不一,住院时长不同 ,各地用药和治疗方案不同,收费能否简单划一 。各地定价标准出台后,如所用药品已大幅降价时是否应同步调整,还是药价降、收费不降 ,政策设计和执行中需要严谨考虑。避免制定标准时通通以高价位的产品 ,实际用药却大大缩水 ,民众利益受损 。
 
    此外,在收费标准已覆盖和体现医疗机构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还有无依据和药企开展二次议价同样需要考量 。避免取消加成后,各项医疗收费补偿性上涨的同时 ,依旧理直气壮地要求企业以远高于医药加成的幅度大幅让利 ,原价卖给患者,成了医院的小金库,继续加重民众就医支出和负担 ,更让企业纷纷倒闭 。
 
    药企是喜是忧?
 
    涉及到药企,则会对各种路径中的用药指南部分格外关注。粗略翻阅了一下 ,涉及到药品使用上有的中规中矩,以类别为代表,客观中立;有的直接逾越正常的用药规律,忽视城乡差异和医院等级差异 ,放弃大类产品中各类应用成熟的产品,直接点名推荐数百元 、数千元起步的后一代产品,县级版本也是如此;个别路径甚至直接以某些药品为路径名称 ,颠覆了临床路径的概念。一如抗生素应用指南中某些常用的经典大类产品几乎整个族群销声匿迹 ,而极其小类的产品却占据了宝贵的数个名额,个个都是上千元的合资贵族药 ,直接撂倒几十元、百十元,临床应用成熟的其他产品 。
 
    忽略了循序渐进的科学用药规律,只会加剧耐药及不合理用药和大处方发生,加剧企业间不平等竞争和民众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导致部分企业产品凭路径和指南为贵 ,直接切掉整个品类,垄断化经营 。打乱用药体系的结果也将导致过度性超前消费和大处方盛行 ,一如基药扩容后反而推动了基层市场一些高贵基药的迅猛普及。
 
    前不久曝出的吗丁啉风波 ,足以令人深思。学术和营销推广都是外企引入中国的,外企作为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对于国内医学和药学学术氛围形成、产品系统化推广 、医师学术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另一方面 ,学术本应秉持的科学、严谨、求实的立场任何时候不应被其他因素所左右。专家工作也应纳入合规管理当中,避免出现宝能案中诸多专家因收取请托出具了宝能出资合法合规的有违学术立场和事实的证词的类似情况。
 
    科学规范当是学术之本
 
    在推广合理用药、有效控费时,作为范本的各类指南更应率先体现合规 、公正,避免企业为进指南 、进目录 、进路径使出全身解数,争先恐后豪掷千金,加大企业各项投入和负担 。如何科学借鉴和执行指南,更考验医疗机构的初心和学科素养 。国家出台各项方针、政策,应有利于行业大多数企业群体和国家 、民众的利益 ,力求客观、公正。一如不科学的低价招标导致大量低价产品从市场上快速消失、无影无踪 ,如何避免各种临床常用药品因部分临床路径制订中用药过于具有倾向性而被踢出市场打入冷宫,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路径中直接提到的产品基本都是现有或未来的明星产品 。不出意外的话 ,进入路径的产品未来TOP10中必有其身影。
 
    就经销商而言,关心临床路径在各地的落地情况将是未来重点 。对企业而言 ,路径只是利好销售的准入条件之一 ,能否正常中标和制订医保支付标准,有无系统而扎实的销售网络 ,是否重视产品培育和企业诚信,“两票制”能否顺畅解决,厂商是否和谐融洽等 ,才真正决定了后期产品是否具有明星运和明星范儿 。
 
    而医改各项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之后,医疗费用上涨是否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民众满意度是否真正提高 ,科学实践应成为检验一切的金标准 。只有回归医疗机构为国家 、为人民的初心轨道上,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才能得到确保。单纯掀翻了药企,并不是9221111万利初来时的目的和目标 。各项专业化管理归位,才能更快 、更准地找准症状 ,找准患者,对症下药,避免张三生病,李四开刀 。
 
    2017,愿医药安好
 
    十年育树,打造一个经典的学术品牌,从产品上市等待市场准入伊始 ,也近乎花费了5~10年的光景,甚至更久。幸运的如期赶上上轮医保调整周期 ,运气不好的产品上市10来年,仍在等待医保的船票 ,最近3年的招标进程更是让新品大面积熄火和因超低价而折翼。仅是上述等待的时间成本和投入都已成为一笔笔惊人的开销 。
 
    如何加快企业产品的市场变现 ,降低企业不断高企的运营成本和待摊成本,在抗击民众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战役中显得尤为重要。避免因过度低价 、经营倒挂造成企业大量放弃市场,大量裁员,对行业造成冲击和影响 ,市场供货和民众用药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每个人都有住进医院的那一天 ,愿各项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公开透明、科学完善,造福从业者和国家、民众。愿医者、患者和医药企业都能被温柔以待。
 
    给医药人以信心和保障,民众的健康和药品质量安全,9221111万利来坚守和信守,责无旁贷 。


热线电话(办公室) 0838-5106622
不良反应(工作日) 0838-5102216
人力资源 0838-5581887
表单大师
问卷星




XML地图